大型铸锻件“十五”市场需求量大


  大型铸锻件产品主要由重型机械制造厂生产,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大型铸锻件产品十分紧俏,一直供不应求。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九五”以来,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供不应求变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与此同时,一些高附加值的高、精、尖产品还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进口。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无情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大型铸锻件生产企业经历了动荡和改组,个别的企业倒闭了,大多数企业进行了优化组合,裁减了冗员,继续前进,同时还诞生了几家民营企业。“十五”开局,大型铸锻件市场形势有所好转,今年大部分企业订单增加,像一重、二重等少数大企业增加更为明显。“十五”期间,大型铸锻件产品涉及的几个主要工业部门,像电力、冶金、造船、炼油等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对大型铸锻件的需要会有一些增长。
  电力工业
  “十五”计划的装机指标是:“十五”开工规模1.03亿千瓦,其中水电2606万千瓦,占25.2%。投产规模1.01亿千瓦,其中水电2010万千瓦,占20%。停运退役拆除2000万千瓦,净增800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制造安排1.2亿千瓦(其中进口机组占三分之一左右)。据统计,“九五”国内生产发电机组约6450万千瓦(不包括国外承包国内分包的那部分),估计“十五”将会略高于这个数字。
  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积极发展水电和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适度发展核电,注重发展各种新能源。”这段讲话概括了我国“十五”发展电力工业的基本方针。
  总的看来,电力工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五”国民经济计划纲要确定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为年均增长7%左右,从目前的情况看要高于这个速度,这是拉动电力市场的主要动力;其次国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用电水平还很低,潜在的市场还很大。1998年发电量(电力需求)的增长率出现了低谷,为2.5%,是个非正常情况,1999年又回升到6.2%,2000年达到9.5%,2001年上半年为7.8%,2001年专家预计的速度是6%~6.5%。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受电力需求增长速度的直接影响。

  钢铁工业
  到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连续五年超亿吨,钢材产量连续三年超亿吨,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产钢大国。钢材产品中的板管比例为41.6%,连铸比达到81.9%,钢材产品执行国际一般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比率稳定在87%以上。然而,在品种、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上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十五”期间,冶金工业贯彻“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方针,从数量的增长转向提高整体素质,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铺新摊子,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装备的路子,以现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为主,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保证持续发展。
  轧机的机架和轧辊是冶金工业所需要的两种主要的大型铸锻件产品。而轧辊是一种消耗品,需求量较大。由于随着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钢铁产品的总量又受到控制,轧辊产品的消耗正在逐年下降,出口量又不大,普通轧辊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但是,一些特殊轧辊产品仍供不应求,如高铬钢轧辊、高速钢轧辊、复合铸钢轧辊以及1000mm以上的锻钢辊和1600m m以上的铸钢辊等。
  近年来,冶金工业的形势不错,总产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市场趋旺,综合经济效益回升,今年上半年生产钢材7500万吨,同比增长20%,产销率接近100%。随着形势的好转,技术改造的步伐会加快,大型铸锻件产品就会有用武之地。

  造船工业
  90年代以来,我国造船工业发展迅速,1990年以前我国造船年产量仅有60万~70万载重吨,万吨以上的船场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生产。“八五”期间,这些企业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4%,1991年为81万吨,1993年为130万吨,1995年180万吨,1997年229万吨。1998年、1999年和2000年的三年间,受亚洲地区经济危机的影响,造船产量踏步不前。然而,就在中国大型造船企业处于低潮时期,地方与其他系统的船厂迅速崛起,1997年靖江造船厂1.2万吨散货船下水,开创了我国造船史上地方船厂造万吨出口船的先例。经过“九五”的发展,地方和其他系统的造船产量已经达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如1999年全国船舶产量303万吨,地方与其他系统的产量为102万吨;2000年全国船舶产量346万吨,地方与其他系统的产量为316万吨。现在,地方与其他系统的船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近年来,我国承接造船订单的情况十分乐观。1997年全国承接订单500万吨,1998年430万吨,1999年857万吨,2000年500多万吨,到2000年年底我国手持订单量已达世界的10.4%。大船的制造任务十分饱满,生产已经排到2004年。今后的造船完工量也将迅速上升,2001年计划完工500万吨。
  根据船舶系统2000年制定的“十五”造船工业发展规划(草案),到2005年我国造船能力将达到850万载重吨,造船产量600万吨,年均增加13%,占世界份额的15%左右。2010年全国造船产量要突破10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30%,形成与日、韩抗衡的鼎足格局。由此可见,我国造船工业“十五”必然是大发展的形势。
  船舶工业的发展取决于船舶市场的形势。有关专家提出,船舶工业不是“夕阳工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海运事业必然更加发展,海运是最为经济的一种运输方式。同时,由于环保要求,禁止有污染的船进行运营,加快了船舶的更新。在国内,国家支持造船工业的发展,金融机构给予倾斜政策,提倡国轮国造。因此,未来十年将是我国船舶工业大发展的年代,船用铸锻件的生产前景十分看好。根据推算,每万吨船需要船厂外协的铸锻件100~200吨,若产量达到600万吨,则需外协的铸锻件6万~12万吨,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炼油工业
  “九五”以来,我国的石油产量维持在1.5亿~1.6亿吨的水平上,预计今后再有大的增长十分困难,而中国大陆的汽、煤、柴油的消耗量却以年均4.5%~5.0%的速度递增。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家,进口国主要在中东,中东石油含硫量比较高,加工中东石油必须上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加氢精制、加氢脱硫、加氢裂化等。另外,出于环保的考虑,净化成品油,降低含硫量也要求上加氢反应装置。总之,“十五”期间我国还要加强加氢处理的炼油能力。
  “十五”扩建原油加工能力的工厂有:镇海石化总厂、茂名石油公司、广州石化公司、福建炼油厂、高桥石化、扬子石化、金山石化、齐鲁石化、金陵石化、大连兰州石化。在以上增加的这些炼油能力中,大部分是加氢处理能力,因此需要数十台加氢反应器和其他大型装备。
  可见,大型铸锻件的生产在石油加工工业中仍可发挥作用,锻焊结构的石油加氢反应器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大型铸锻件产品,其他的散热器、压缩机、阀门等都离不开铸锻件。
  除以上几个工业部门之外,大型铸锻件服务的市场还有很多,如铁道车辆、建材机械、模具工业、军工产品等,今年以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加上行业本身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行业趋于精干,服务的范围有所扩大,所以大型铸锻件行业的生产形势将会逐步好转。目前,我国加入WTO在即,对大型铸锻件行业也必然又是一次严重的挑战,当然也是一次新的机遇,尤其是对一些生产难度较大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必然对我们形成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拼搏,进一步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步伐,以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工作,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到来,使我国的大型铸锻件行业在世界上牢固地占领一席之地。
                   来源:中国机电日报    02-3-24

 
★关闭窗口